發表於 2007-4-20 13:42:39

客家黃酒

客家黃酒




話說客家黃酒
  話說客家黃酒

  在客家人的飲食中,飲酒是很普遍的習俗,客家人年長的會飲,年小的也會飲,有的客家地區在盛夏時還以酒代茶,普遍飲用。至於節慶佳日、喜慶壽誕上、酒是缺不了少來助 興。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擺筵席宴賓客,稱之為“做酒”,如子女畢業要“做畢業酒”,婚娶要“做暖轎酒”,“做完婚酒”,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酒”,滿月要“做滿月酒”,周歲要“做周歲酒”,老人壽辰要“做生日酒”,工匠拜師學徒要“做拜師酒”、“做出師灑”,諸此種種,顯示了酒在客家人心目中佔有極高的地位。不過客家人所說的酒,特指的是用糯米特製的黃酒,這種黃酒,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會釀製,釀製一般由家裡的女主人承擔。釀製黃酒水準的高低,還是衡量一個客家婦女能幹與否的標準呢。

  客家人的黃酒除了自飲待客外,也是親友間來往時的禮品,特別是在婚禮中黃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重要禮品之一,女方將黃酒和其它禮禮品裝在一起,用扁擔挑送,俗稱“送酒擔”,而且所送的酒一般是由女方親自釀製而成的。另外客家人家裡如生了小孩,婆家必備公雞一只,黃酒一壺,另鞭炮一掛,送往女方娘家報喜,俗稱“報姜酒”。



黃酒的製作
  黃酒的製作

  前面說過,客家居域幾乎所有家庭都會釀製黃酒,同時各酒店也都釀製黃酒。這裡仍以地處閩粵贛邊的武平為例,給大家介紹客家黃酒的製作方法。

  1949年前,武平酒店釀酒,每次都用糯米4∼6天。先將糯米放入大水缸中浸透,淘淨,然後撈起濾幹,倒入大飯甑裡蒸熟成飯。復將飯甑移到大陶缽上,淋半桶清涼水,促飯降溫,然後將甑中之飯盛入酒缸,俟溫度降至20度左右時,則均勻地拌入酒餅(一種發酵的酵母,系用米糠、中藥細辛等製成),旋即反覆攪拌,接著把飯扒平,從飯的中央挖一小井,蓋好缸蓋,移放到放有稻草的竹簍裡,以利於保溫發酵。夏天氣溫高,24小時後,啟開缸蓋,小井中即湧出香氣四溢的酒液,謂之酒娘。繼用杓子翻動酒娘糟,再蓋上缸蓋,但不宜蓋得過緊,須留一氣孔出氣,否則酒易變酸。4∼5天后,注入醴泉水約300斤,浸泡酒娘槽;又4∼5天后,把酒糟倒入酒簍裡,壓榨出酒液來。然後,把酒液裝入酒壇,密封壇口,送入溫室用蒸汽局沸。這便是當時市肆中出售的黃酒了。家釀黃酒的工藝與上述同,只不過數量較少,罕有一次即釀4∼6鬥糯米的。此外,作坊(即酒店)釀酒均由男人做師傅,而家庭釀酒則多由婦女操作。

  釀製黃酒須掌握兩個要領。第一是酒餅要好。據說客家人用的酒餅源於畬族。過去,畬族酒餅的主要成分是草藥,叫酒餅草,撒上它即可使飯變酒。至今仍有畬族人將剩飯,不管是糯米飯還是粳米飯,撒上酒餅草釀酒喝的。客家人正是從畬民那裡學得了這一技術,從而製作酒餅出售。開始也許不為社會所注意,個別人則經過長期的實踐和不斷的改進,遂成了家傳祕方,流傳也就不廣。例如寧化淮土的酒餅是釀製特產黃酒的材料,極受歡迎,但製作這種酒餅的奧秘卻成了淮土人的專利。由此可知,畬族酒文化對客家酒文化影響之一斑。第二是水質要好,須用優質的醴泉水,即從地下冒出的甘美的泉水,俗稱為井水。今日城鎮的飲用水多為自來水,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有一種異樣的味道,而水井又所剩無幾,於是釀酒時人們便改用水泵抽出的地下水,效果亦佳,若用自來水則非但失去甘美的水味,弄得不好還易使酒味變酸。上述兩個要領,缺一不可。否則,好好一缸酒,就會變成一缸醋。

  黃酒的分類

  黃酒大體可分為四種,即:冬酒、冬浸酒、四雙酒、單酒。

  冬酒:一入冬令季節,即釀造酒娘糟,裝入酒壇密封,勿洩酒氣,至翌年四月,酒娘糟仍不會變質。需製冬酒時,每斤酒娘糟注入醴泉水約半斤,浸一二天,把酒液壓榨出來,裝入酒壇密封。然後把酒壇放在谷殼或木屑(俗稱“鋸屑”)堆中,點燃煨沸,隨即排去部分酒壇周圍的熱灰,使壇中之酒在微熱中逐漸降溫。此酒色澤澄黃,呷入口中,略有粘稠感,芬香醇和,甘甜雋永,久貯不變質,有滋補健身之效,是老人及產婦的上等飲料。

  冬浸酒:與冬酒一樣,一入冬令季節,即釀造酒娘糟。到冬至那天,把酒娘糟舀入小口徑的大水缸中,每斤酒娘糟加入經煮沸而後冷卻的醴泉水l∼2斤,然後蓋緊缸口,勿令洩氣。浸至春節時,啟開缸蓋,但見酒糟下沉,即可飲用。此酒色澤淡青,酒氣濃郁,芳香可口,含乙醇35%左右,多用于春節時招待賓客。這是嗜酒者最喜歡喝的酒,多飲則易醉,且醉而難醒。冬浸酒可說是客家黃酒的代表.清楊瀾《陸汀匯考》載雲:“黎媲曾《閩酒曲》有張王樂府遺意,杭大宗載之《榕城詩話》中。不但詩風韻佳,汀中風土亦略見一二。”黎媲留即黎士弘,明末清初之長汀縣濯田陳屋人,他寫的“閩酒”實即客家黃酒,筆者不詳他到底寫了幾首《閩酒曲》,杭大宗於《榕城詩話》中僅載七首,其中的第二首就是講當時的冬浸酒的,詩曰;“長槍江米接鄰香,冬至先教辦壓房;燈子才光新月好,傳箋珍重喚人嘗。”注雲:“汀俗於冬至日,戶皆造酒。鄉中有壓房一種,尤為珍重。藏之經時,待嘉客而後發。”

  四雙酒:一年四季均可釀造。每百斤酒娘糟加醴泉水一倍半至二倍半浸之,暑天浸3∼4天,冬季則多浸幾天。然後把酒娘糟投入酒簍壓出酒液,裝入酒壇密封局沸。此酒香甜適口,含乙醇25%左右。

  單酒:“單”是“薄”的意思。以四雙酒的酒糟復加醴泉水少許,浸2∼3天,投入酒簍壓出酒液局沸。此酒含乙醇低,且價格低廉,極受婦孺歡迎。前面說的以酒代茶,在盛夏時普遍飲用者,大多是這種酒。此即所謂水酒。



糯米酒又稱黃酒、紅酒,是以糯米為原料釀造成的。

製作方法 1.選米淘洗:選上等糯米,清水浸泡。水層約比米層高出20厘米。浸泡時水溫與時間:冬、春季15℃以下14小時,夏季25℃以下8小時,以米粒浸透無白心為度,夏季更換1∼2次水,使其不酸。

2.上甑蒸熟:將米撈入籮筐衝清白漿,瀝幹後投入甑內進行蒸飯。在蒸飯時火力要猛,至上齊大汽後5分鐘,揭蓋向米層酒入適量清水。再蒸10分鐘,飯粒膨脹發亮、鬆散柔軟、嚼不沾齒,即已成熟,可下甑。

3.拌曲裝壇:米飯出甑後,倒在竹蓆上攤開冷卻,待溫度降至36∼38℃不燙手心時,即可撒第一次紅曲,再翻動一次,撒第二次紅曲,並拌和均勻,用曲量為米量的6∼7%。溫度控制在21∼22℃左右,即可入壇。按每100千克原料加淨水160∼170千克的比例,同拌曲後的米飯裝入酒壇內攪勻後加蓋,靜置室內讓其自然糖化。

4.發酵壓榨:裝壇後,由於內部發酵,米飯及紅曲會湧上水面。因此每隔2∼3天,要用木棒攪拌,把米飯等壓下水面,並把壇蓋加蓋麻布等,使其下沉而更好地發酵。經20∼25天發酵,壇內會發出濃厚的酒香,酒精逐漸下沉,酒液開始澄清,說明發酵基本結束。此時可以開壇提料,裝入酒籮內進行壓榨,讓酒糟分離。

5.澄清陳釀:壓榨出來的酒通過沉澱後,裝入口小肚大的酒壇內,用竹葉包紮壇口,再蓋上泥土形成帽式的加封口。然後集中在酒房內,用谷皮堆滿酒壇四周,燒火燻酒,使色澤由紅逐漸變為褐紅色。再經30天左右,即可開壇提酒。儲存時間越久,酒色就由褐紅色逐漸變為金黃色,成為釀美酒。每100千克糯米可釀造米酒200千克。

產品特點 黃色或褐紅色、清晰透明、香味濃馥、某美醇厚、風味獨具。 參考資料: www.fscate.cn/read_cjwh.asp?mid=47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