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07-4-23 12:04:01

龍魚疾病的預防

龍魚疾病的預防

【白點病】~~~體外蟲
最常見的疾病,其主要肇因乃外源引進,或ICH纖毛蟲趁魚隻因水質惡化、溫差過大,產生緊迫而抵抗力弱時逕而感染。當寄生於魚兒的體表時會吸收魚隻的體液並繁殖,產生白色的斑點狀囊胞,初期多產生於魚鰭,繼而漫延全身,外觀有如全身灑上了白糖一般,受感染的魚兒會為了除癢而磨擦缸壁、裝飾物,造成破皮並引發二次細、黴菌感染。
※現今市面已有多種治療白點病的藥劑,使用時可配合高溫治療;鹽浴法也不錯。平時魚缸保持28℃以上較不易發生此病,白點病雖易治但也不容小覷,倘若你的魚有久久習慣性感染,那麼表示當初只是抑制生長或驅離而以,甚至有可能已進升為頑固型白點症,躲藏於底材等待機會伺機而動。這時唯有將魚隻搬離,以高濃度的福馬淋藥劑進行消毒,再重新設缸。


【胡椒病】~~~體外蟲
由體外蟲所感染,其肇因與白點病雷同,亦是有如黏在表面一般,不過外觀比白點病還要細小,顏色也較米白偏黃色,感染的魚隻初期並無大礙,但晚期體表會有黏膜增生(易引發細菌感染)的情形,值得注意。
※可使用一般的萬能水治療,並每隔幾日適量換水與追加藥劑,直到魚隻痊癒。


【腫斑病】~~~水質
這種病一般雜誌都沒有記載,算是一種很特殊且不多見的龍魚專屬怪病。它看起來很像白點病但顆粒較大、較凸些,外觀上有如長白色肉瘤一般,一樣也是先從鰭面再延伸到身體,嚴重時通常會伴隨著鬍鬚長痘痘,甚至眼球上也會滋長,當數目陸續增加時,您會發現好像大部份併排在末三鰭的邊緣,有時候還會有白色分泌物產生!
※此病非常棘手,以前筆者就有一尾青龍曾發生過此怪病,在未確實知道病因時,我下過各大知名品牌的細菌、黴菌、體內蟲、體外蟲、萬能水…但都只能稍有好轉而無法完全根治。這種怪病與前述兩種疾病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再怎麼嚴重也不會影響食慾』!後來我認為還是『著重於水質』算了,也不管牠了,不過換水頻率有明顯增加,後來長達半年的時間才不藥而癒。同樣的怪病我也曾在某知名量販店的黃金紅龍身上看到,當時詢問業者,但他本身吱嗚其詞也搞不清楚狀況(畢竟此症不多見),只顧著胡亂介紹一些與主題無關緊要的化學治劑,當然他的龍自己本身也治不好!後來我觀察到此店家在更換店面並『換缸』後魚隻就不藥而癒了。從前述我們可以了解水質應該才是主要的重點,所以問題就出在舊缸的水。


【鬍鬚長瘤】~~~水質
鬚部長出一小顆、一小顆的肉瘤,最常發生在具有「磨缸」習慣的龍魚身上,由於長期的磨損造成鬍鬚表皮組織受傷,又基於水質不良、病原的影響引爆出發炎腫脹的現象。
※「長期性」的水質改善多半會不藥而癒。若玩家覺得礙眼,最快的方法是運用麻醉手術將鬍鬚剪斷使其重長,但龍魚與人類相同,隨著年紀的增長復原速度也會跟著拉長,值得深思!另外亦有魚友『移新缸』後痘子消退的情形,因為原缸的水已嚴重惡化(含有刺激雜質),適度換水也無濟於事。


【頭洞症】~~~營養缺乏;原生蟲
<情況一:營養缺乏>外觀為細孔狀,此時龍魚『並無厭食情形』,其成因乃長期餵食單一飼料所造成的營養缺乏性疾病(維生素、礦物質)。
※可於缸內注入綜合維他命補充其營養,幾日後即可改善。
<情況二:體內原蟲>由原生蟲寄生所引起(頭槽絛蟲、六鞭毛蟲),感染魚隻會有抖動身體、不安、明顯縮尾,甚至『厭食』的情況產生。
※可採用原生蟲治劑進行驅蟲,藥劑須依指示再減半使用。


【蝕鱗症】~~~水質、致病菌
由於水質管理不當,長期飼養在舊水(水中蓄積過量無機鹽類,導電度破千)的龍魚其鱗片的第一鱗框開始呈現剝落般漸漸溶蝕,整體感觀猶如鉅齒狀一般,然後側線的小孔逐漸變大,嚴重時會併發『蝕斑症』,若不即時處置腐蝕部位容易引發二次細菌感染,鱗片缺口及頭皮也將出現嚴重潰爛情形。此症最常出現在對水質較為敏感的過被金身上,紅龍亦有少數感染例子。
※良好水質並不會有此病產生,若自家龍魚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藥劑抑制菌類感染。不過治癒後魚兒缺損的鱗片並無法完好如初,這時唯有運用麻醉手術將缺損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長。不過有一點需特別注意,不可一次將全部的蝕鱗拔除,需分多次進行,也就是說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長出後在考慮施行下一次手術。因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魚兒所受的營養無法有效分散給所有新生的鱗片,會有部份受影響而畸形。治療期間要盡可能地提供魚兒最佳的營養!


【蝕斑症】~~~水質、致病菌
早期玩家以「臭頭」稱之,外觀類似頭洞症,不過症狀是呈現腐爛撥落的情形,頭皮腐蝕範圍也較大。通常會伴隨著『蝕鱗症』產生,亦有單獨病發案例。
※此症不會立即影響龍魚之性命,但很難在短時間內治癒。高雄某水族館也有類似症狀,發生臭頭的魚缸不管養什麼龍都會長臭頭,發病的魚『移缸』後症狀就自然消失了,不必下藥。當然我不敢保證一定有效,但這是最近發生的事實,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藥跟原生蟲藥都無效,移缸方法可以試試。


【腐鰓病】~~~體外蟲
乃由卵圓鞭毛蟲感染引起,此蟲主要寄生於魚的鰓瓣,吸取營養,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傳染性很強。受感染的魚隻呼吸會變得非常急促,色澤也會跟著褪失,嚴重時魚兒會為了獲取足夠的氧氣而有頻頻浮至水面吸氣的情形產生。
※可用適量的粗鹽及甲基藍液浸泡,治療期間需將溫度提高並加強打氣,每兩、三天換水一次並追加些
許粗鹽與藍藥。


【魚蝨&箭蟲】~~~體外蟲
龍魚的寄生蟲大多於新購混養魚隻或餵食活餌時遭轉寄所引起。
『魚蝨』屬甲殼類,約3㎜左右,外觀類似半透明小瓢蟲,多寄生於魚體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盤吸附體表。其口部為針狀用來吸取魚的體液,使龍魚體色失去光澤,並造成魚隻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
『箭蟲』又稱描蟲,大多寄生於鰭部或魚體皮膚內,其頭部為多叉形,直接崁入魚體吸收魚體的營養。長度約1㎝左右,被寄生的體表會有紅腫淤血而後潰爛的現象,並會造成魚兒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慾不振的情形。
※上述兩種寄生蟲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數量太多可用龍魚專用除蟲藥殺除,但除蟲藥功效類似農用殺蟲劑,龍魚對藥物又極為敏感,所以務必依規定量再減半使用!因曾聽聞劑量使用不當,龍魚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魚蝨成長有45~60天的週期性,成蟲生卵後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藥,此時下藥主要是針對剛孵化的幼生。而高濃度的鹽浴法是無法徹底根絕牠們的,除非將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濃度,但恐怕魚會比寄生蟲先死!據說混養喜食小型甲殼類生物的金、銀鯧可減緩缸內增殖的情形。


【駝形線蟲】~~~體內蟲
此乃腸道大型寄生蟲,主寄生於魚隻直腸內,受感染的龍魚主要是因為吃食了帶有病源的卵胎生將魚並遭轉寄而引起。當魚隻靜止時,於肛門部位可見由肛門鑽出的紅色蟲體,當魚隻受驚嚇時,蟲體會縮入肛門;感染魚隻糞便常含粘液,糞便會粘著於肛門呈拖糞狀,並有食慾減退、消瘦,或出現脊椎變曲變形的情形。
※可使用藥劑溫和的七彩專用線蟲藥或原生蟲治劑(Water Life)進行驅蟲。


【爛鰭病】~~~細菌性
此病多發生於魚隻飼養密度過高、水質污染、過濾系統不良或打架後感染引起。患病的魚隻會先由末三鰭邊緣發霉,而魚鰭會呈白色並分泌黏液狀,然後開始潰爛。潰爛的部位成破裂腐爛樣且有泌血斑點產生,當惡化時腐爛的鰭便會開始脫離魚體,並且症狀會逐漸向魚體漫延,最後死亡。
※可採用市面的治細菌藥劑(ex:藍藥、黃藥)配合高溫治療;鹽浴亦可。


【立鱗病】~~~細菌性
又稱松果病,是龍魚在中、幼期較容易發生的一種病症,成魚羅患的機率較小。發生原因乃溫差過大、水質惡化引起,初期魚隻的鱗片約5~8片會略為翻翹,並且鱗片根部會有充血現象,如果不馬上做處理則鱗片會逐漸完全翻翹、紅腫狀似松果,而使鱗片失去保護魚體的作用,遭受細菌侵襲,最後鱗片脫落,潰爛而死亡。
※初期可用千分之3~5濃度的鹽浴或利用市面上的緩和抗菌藥劑(黃藥)進行藥浴,早期發現早期得以治療。末期得以速效性抗菌劑(抑萬菌)或萬能水治療。


【眼睛白矇】~~~細菌性、水質
此乃眼膜受傷,遭受結核菌、弧菌侵入,或ph震盪、不當用藥、水質不良(NO2-)、氮氣進入魚體所引起。初期眼膜出現白霧現象,多為單眼;中期眼球混濁;末期眼睛腫脹並長出白色的棉絮錐形物,此時期若沒有妥善治療會有瞎眼、甚至死亡之虞。
※可用千分之五濃度的鹽浴法治療,並提高溫度至30~32℃,觀察日後是否有所改善,如無惡化則僅須加強換水,並再追加些許粗鹽即可痊癒。中期以後則須投藥進行藥浴,以黃藥、抑萬菌等抗菌藥或治眼專用藥(水溶性金黴素、青黴素)治療。


【腹水病】~~~細菌性
由於魚隻吃食過期、不新鮮的餌食,或餌食帶刺(蝦劍)吞食時傷及內臟,而遭弧菌感染所引起內臟水腫。初期腹部腫脹,肛門有紅腫現象;末期時由於腹部積水壓及魚膘,而使龍魚因失去平衡而側遊或頭部朝下。
※目前此症末期治癒機率很低,但可嘗試以口服抗生素、或硫磺劑並適量換水,再將溫度調高至30~32
℃,仍有治癒機會。


【紅斑症】~~~細菌性
又稱打印病、開穴病或紅丹毒症。此病可說是龍魚的絕症,多發在幼魚時期,屬濾過性病毒感染。多出現在魚身後半段,初期產生紅色紋塊,繼而紅斑部位腫脹,鱗片翻翹,最後潰爛而死。
※可嘗試增高溫度至34~36℃,並配合口服腸胃抗生素及藥浴內外治療尚有治癒機會。


【水棲菌病】~~~黴菌
又稱水黴病,其病菌附身在魚的傷口處,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魚的傷口,有如棉絮纖維覆蓋般,魚隻游動不穩健並會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癢,身體慢慢虛弱、食慾減退,逐漸衰竭而死。
※可以鹽浴法並配合高溫治療,或選用抑萬菌、專治黴菌感镜乃巹┮嗫伞?br>

【藥傷】~~~飼主個人造成
如果魚兒不甚染病,飼主本身應該要針對~蟲擾、菌侵、敗水去進行「驅蟲」、「抑菌」、「改善水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症下藥』,而不是胡亂地提供一些毫無相關的治劑,譬如當您拉肚子時去吃感冒藥,您說會如何?再者藥浴療程過後一定要馬上局部換水,並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藥與缸內的殘劑進行化學變化。所有的化學治劑、有機溶劑使用不當多少會對魚隻產生負面影響(玩水草與七彩的玩家應該都會有此體認),其最終也會分解為無機鹽類。在人工環境裡,不像原生地的廣大海洋、湖泊那樣有良好的調節功能,若非刻意破壞,水質總是能保持在一定的合適範圍;反觀密閉魚缸,在長久蓄養之下缸內的導電度必會倍增(一開始的自來水含有約略的礦物質,養殖後因無機鹽的屯機造成導電度大幅增高),如果魚隻長期飼養在這種溶有過多有害雜質的環境裡,身上不出病症(或亂長異物)也難。
※一般因藥物使用不當而導致龍魚生理失調的案例有:頭上尾下(浮面)直立於水面;呼吸急遽;脹腹翻游;眼睛白濁;身上與鰭部黏液增生(易誘發病原感染)…。若遇到此種狀況務必立即換上已「養好的水」,此段休養期間不要再施用任何化學治劑,通常仍會有恢復的機會。


造成龍魚翻鰓除水質之外的其它原因

龍魚的翻鰓一般認為主要發生的原因係為水質不良或水中含氧量不足所引起的環境抗變機能,然而在少數個體之中,即使水質良好,水中含氧量充足,卻仍發現翻鰓現像不斷的復發,造成飼主的恐慌及魚體的不健康,經研究這些個體後發現,其發生的原因大部份為寄生在魚鰓上的真菌性霉菌、原生類寄生蟲與粘孢子蟲此三大類感染所引起的呼吸不正常現象,上述的這些感染源,均有共同的特點,除了若大量生長的真菌類的鰓霉菌之外其它種類幾乎無法以內眼觀察病源體,發生於小型魚身上則易致死,而發生於大型魚身上狀況輕徵的話僅會發生不適的情況,並引起翻鰓,嚴重者則其檢測法則需取病魚鰓弓或鰓絲上的樣本粘液以高倍數的顯微鏡觀察,方能確定其主要致病菌。

於此有一個相當普及的問題;一般的飼主,幾乎不可能具備鏡視觀察這些寄生於鰓體表面寄生源的能力,亦無相關的設備得以檢測,在某些程度之上要確定病因,的確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因此便需以判斷各項徵兆初步判斷翻鰓的情況是否因寄生於鰓瓣的病源所引起的。以下分別整理各種寄生於鰓瓣上的真菌性霉菌、原生類寄生蟲與粘孢子蟲致病的情況及影響徵候,以利各位判斷。

1、真菌性致病狀況: 以下資料部份參考陳啟鎏先生編著的”魚病防治手冊”一書。
於真菌種霉菌科水霉屬之鰓霉門綱目之下有二種主要發生於魚鰓上的鰓霉菌,其一為菌絲較粗直少彎曲的鰓霉菌,通常此種鰓霉菌為單絲延長生長,並不進入血管和軟骨組織,僅在小片的鰓上生長。另一種鰓霉則比前者較為細小,且呈網狀分佈,具多分枝型態,其會深入鰓中的徵血管及軟骨組織,通常後者較容易致死。這些真菌種的鰓霉菌雖然沒有進一步的文獻研究其生長的條件為何?本人發現有一個特別的情況,上述二種鰓霉雖然對於池魚的致死情況相當嚴重,但對於水質管理及溫度控制較佳的魚缸之中,這些霉菌出奇的會被控制於一定的數量之中,對於大型魚類,如骨舌類等抗病能力較佳的魚種,往往僅會出現鰓瓣較不鮮紅,泛白,呼吸較大的情況,亦成為翻鰓的原因之一,因此龍魚的飼主們,若發現您的愛魚有經常性翻鰓的情況,於執行剪鰓手術之時,請順道檢查魚的鰓瓣是否有泛白無血色的情況,若有此等情況則大部份均為鰓霉菌所引起的病徵。

2、原生動物致病情況:
所謂的原生動物又稱為原蟲或單細胞生物,一般常見的原生動物為鞭毛蟲類,所謂的鞭毛指的是用來使此種原生蟲配合其動膜前進的器官,其另外的作用便是使用於插入魚體組織,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前方具有六根前鞭毛的六鞭蟲,而寄生於鰓部的鞭毛蟲則大部分僅有二隻鞭毛,生殖的方式以同細胞分裂為主,此種原生動物寄生於鰓部時,會造成鰓部的紅腫發炎,其蟲體無法由肉眼觀察,病魚體在患了此種情況時,嚴重者其鰓部與真菌性的致病情況相反,反而是血紅色,比一般建康的鰓色還要血紅,魚的呼吸較急促,若發生於小型魚體上,通常會伴隨食慾不振,活動力減緩,呼吸不規律或常張大鰓呼吸等等情況,更甚者將會致死,而在大型魚體中,卻往往因為體質不同,而僅有呼吸過大翻鰓的情況,因此在執行翻鰓剪除手術時,若觀察鰓色血紅,大部份即為此類原生寄生蟲所引起的,可以使用watwerlife原生蟲治劑或其他治劑治療。

3、粘孢子蟲類致病情況:
孢子蟲的主要特徵,是其具有無性及有性生殖二個階段,於無性生殖階段時可以由一蟲體分裂為128,分裂完成後每一個體再衍生有性生殖能力,無限的擴大,通常此類孢子蟲以腸胃道器官寄生為主,但也有些種屬是寄生於鰓瓣之上,若鰓瓣上不幸讓這種蟲體寄生,主要出現的症狀會出現許多類似白點蟲的灰白色點狀物,亦如上述二種般會造成小型魚死亡,大型魚若抗體夠,則出現翻鰓症狀。



店小二 發表於 2007-4-23 12:06:24

:lol 第1之回. . . .緊係嚟呢到回啦:victory: :loveliness:

發表於 2007-4-23 12:12:25

哈~小二~li到無人會爭第一..比較人績干有的說..但希望你會鐘意..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龍魚疾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