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07-4-23 12:06:18

魚類發病的原因

魚類發病的原因

[ 轉貼]
魚類生活在水中,其生活環境就是水,若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水溫、水質的驟變、有毒物的進入,
以致生物間的傳染病,也會在不同程度上破壞魚類的正常生活,使其生理機能出現問題,如代謝失調、
病變等情況。


魚類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但總離不開三點。就是環境因素、病原體、魚體。


*****************************************

(一)致病的病原體大體上可分為二類:傳染和寄生蟲

傳染類:當魚體被病毒、細菌或真菌所感染的時候,即會引起各種傳染病,
如一般常見各種因霉菌所引發的疾病(爛咀、爛鰓、爛肉等)。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所以要多加注意。

寄生蟲類:是指原生生物吸蟲、線蟲或輪蟲等寄生在魚體上,使其體質變差而慢慢死亡,
更會感染其他傳染類疾病。

(二)環境因素

從小學時候的書本中也會認識到魚是變溫動物,所以大家亦認識到水溫也會直接影響到魚的繁殖和生活。
但保持良好的水溫還不夠的,其中,溶解氧、pH、水中的有毒物質也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水溫:不同魚種對溫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當水溫稍高時,魚的呼吸頻率增加,代謝作用加快,耗氧量增大,
生長速度亦較快;水溫下降時即相反。即使在適溫的範圍內,若因換水或外來因素而令水溫產生變化時,
將會產生不良影響,輕則發病,重則死亡。一般幼魚能適應2度的溫差,成魚則能忍受3~4度。

溶解氧:水中的氧氣是魚類生存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溶解氧需要5毫升以上,魚類才能正常生長。
在溶氧量高的環境下,魚類對飼料的消耗也相對增加。當你發現家中的魚出現浮頭現像時,
這代表水中溶氧量不夠,以我的經驗估計溶解氧大約低於2毫升。若果魚類長期生活在低溶氧量的環境,
可能會引起下顎變型,這個情況通常出現在嚴重浮頭的時候的。另一方面,溶氧量過高而達到飽和時,
會產生游離氧,形成氣泡上升,就會導致魚苗出現氣泡病。在繁殖魚兒的時候應多加注意。

酸鹼度:大多數魚類對水的酸鹼度有很大的適應能力。一般在pH 7~8.5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長。
除非特別魚種或水草種殖,酸鹼度保持在pH7時是最好的。

水中的有毒物質:水中的化學物,如Na(鈉)、K(鉀)、Ca(鈣)、Fe(鐵)、Mg(鎂)和 Al(鋁)
是生物生長的必需元素,而Hg(汞)、Zn(鋅)和 Cr(鉻)等元素不能過多,否則將會毒害魚類。
在城市中的水因喉管的不良,以上物質可能會出現在自來水中。飼養時請多加注意。

(三)內在因素

魚類其實是很難發病的,但如果在惡劣環境下飼養,發病是在所難免的。
一般發病的原因是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

個體因素:各種生物對某些疾病是沒有免疫的。這種原因所造成的因素是很難醫治的,
就像人類抵抗感冒菌一樣,雖要一代一代的進化,才能產生抗體,例如:病後免疫和遺傳免疫。
因科技進步,人工接種免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年齡因素:某些疾病的發生是與魚齡有關的。即使魚類有某些抗體來抵抗疾病,
但年老時因身體各方面衰落,最終也抵禦不了細菌的入侵了



龍魚鱗片疾病

龍魚的滿身鱗片是它的精華,鱗片的疾病直接關係到龍魚的觀賞價值和整體效果,以下所提到的是我在養龍過程中發生處理過的一些症狀(除第10點),整理出來希望給大家以借鑒。

1、溶鱗
症狀:鱗片邊緣出現腐蝕,呈現鋸齒狀,嚴重時完全將第一鱗框溶解掉
魚種:金龍>紅龍多見,成龍>幼龍多見,過背金龍成魚最多見
原因:水質過老、細菌感染、維生素缺乏
治療:換水,抗生素葯物,添加維生素

2、鱗片缺損
症狀:該病最明顯的症狀為鱗片大面積缺損,較多的集中在5排>4排>6排>3排(按容易發生位置排),最明顯的特征是有的鱗片具有半月型整齊的缺損,有時並發頭皮腐蝕發白,類似皮膚病。
魚種:金龍>紅龍多見,幼龍>成龍多見,過背金、紅尾幼魚最多見
病因:細菌感染
治療:無有效抗生素治療,一般正常換水可以預防,發生后採用昇溫加鹽加UV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或者按照《百變神龍2》中說採用陽光照射。

3、鱗片表面腐蝕
症狀:鱗片表面出現大小不等的小坑。
魚種:不限。
病因:細菌感染
治療:無有效抗生素治療,一般正常換水可以預防,發生后採用昇溫加鹽加UV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或者較大頻率換水。

4、鱗片變薄
症狀:以鱗片中心點(一般為側線鱗片)以圓孔方式向四周擴散,擴散呈圓型,該部分鱗片表面金質與紅色消失,鱗片變薄,可以看到白色的鱗片基質。
魚種:不限,不多見
病因:細菌感染
治療:無有效治療方式,一般採用換水方式控制后手術拔除。

5、側線孔變大
症狀:側線孔變大。
魚種:金龍>紅龍多見,成龍>幼龍多見,過背金龍成魚最多見
病因:水質過老、維生素缺乏
治療:換水,補充維生素

6、鱗緣血腫
症狀:鱗片邊緣充血,有粘液包裹,刮掉粘液,可以看到鱗片腐蝕
魚種:不限,不多見、
病因:細菌感染
治療:無有效治療方式,一般採用手術拔除。

7、鱗片發黑
症狀:鱗片表面發黑,為不規則形狀,一般較多集中在背部及背鰭下(注:不是立鱗后的症狀),可引發二次細菌感染,造成鱗片腐蝕。
魚種:不限
病因:PH振蕩,KH振蕩
治療:維持PH、KH穩定,不要輕易大量添加堿性濾材,使穩定水質突變

8、鱗片白毛
症狀:水霉,鱗片表面或者是邊緣有點狀或片狀白毛
魚種:不限,多見
病因:水霉
治療:換水可治愈,昇溫加鹽為主動措施。

9、鱗片基底感染(立鱗早期)
症狀:鱗片第二鱗框位置基底(肌肉部分)有發紅感染跡象,,在龍魚轉身游動時可見有輕微立鱗表現,該病與下面所說立鱗最明顯的區別是擴散不快,治愈難度小。
魚種:不限,多見
病因:水質不好
治療:昇溫加鹽,嚴重者抗生素葯浴

10、立鱗(立鱗晚期)
症狀:鱗片基底充液,大面積立鱗,其實這種立鱗並不多見,該病擴散快,治愈難度高,一般為大面積立鱗,大家遇到的很多立鱗情況應當屬於上面的第9種
魚種:不限,少見
病因:水質、水溫大幅度變化,魚體皮膚抵抗力迅速下降,大面積細菌感染
治療:大劑量抗生素葯浴。

1、鱗片疾病預防大於治療。採用大水體飼養,保持規律正常的換水,可以有效的避免鱗片疾病的發生。
2、水質過老,一般是沒有規律性換水,造成水中無機鹽含量過高,同時細菌大量繁殖,造成對鱗片的侵蝕。
3、成魚由於多年人工飼養營養不均衡,尤其是缺乏必要的維生素補充,造成鱗片抗病能力下降。
4、PH與KH的振蕩,會造成鱗片及魚體嚴重損傷。
5、濾材的及時清洗和更新可以有效的防止水質的衰敗,但沙石等濾材的添加要首先進行消毒,大量的添加會造成穩定水質的硬度上昇、PH嚴重振蕩以及帶入大量的細菌,鱗片的損傷不可避免的發生。
6、個人建議不要長期高溫(30以上)和加鹽養魚,會容易造成水質腐敗和細菌大量繁殖,一方面容易產生疾病,另一方面給治療增加難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魚類發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