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原是陳閣老的兒子,被雍正妻子用掉包計換了來,乾隆長大后,從乳母嘴裡得知隱情,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寧探望親生父母,但這時陳閣老夫婦早已去世,乾隆隻得到墓前,用黃幔遮著,行了做兒子的大禮。
俗文化的厲害傳說中,還夾雜著實物。有人說海寧陳家有乾隆親筆題寫的兩塊堂匾,一塊是“愛日堂”,一塊是“春暉堂”。“愛日”也好,“春暉”也罷,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一典故。乾隆若不是陳家之子,談得上報答父母如春暉一般的深恩嗎?若照此說來,乾隆便是朝臣陳世倌的兒子,他竟完全成了一個漢人皇帝了!果真如此,則清朝自乾隆以后的皇室,就成了漢滿混血血統了。說乾隆是一個被偷換的漢家男嬰,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書中一個醒目標題便是《弘歷非滿洲種》。
弘歷是乾隆的名字,這本書還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個漢人。應該說,這本書是沒有什麼根據的。在為反清排滿大造輿論的晚清時期,極力詆毀清朝皇帝,大力渲染清宮秘聞是常事,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帶有濃厚的政治氣味。但這些帶有感情色彩的發泄決不等於就是事實。就在反清排滿者制造清宮秘聞硬說乾隆是以鳳換龍的漢家男孩時,又有小說家出來湊熱鬧。
首先登場的是名噪一時的鴛鴦蝴蝶派大家之一的許嘯天。1925年在上海出版的許嘯天名著《清宮十三朝演義》,從愛新覺羅始祖布庫裡雍順,一直寫到宣統大婚。關於乾隆家世,書中說:乾隆原是陳閣老的兒子,被雍正妻子用掉包計換了來,乾隆長大后,從乳母嘴裡得知隱情,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寧探望親生父母,但這時陳閣老夫婦早已去世,乾隆隻得到墓前,用黃幔遮著,行了做兒子的大禮。許嘯天編寫的雖是百年前的乾隆故事,卻融入了上海灘十裡洋場的韻味,再加上文筆如行雲流水般的自然生動,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隨著《清宮十三朝演義》的風靡一時,乾隆是海寧陳閣老之子的說法更是不脛而走,廣為人知。這便是俗文化的厲害!
近些年來,有關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的傳聞仍然接連不斷地闖入文藝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武俠小說大家金庸的《書劍恩仇錄》。金庸就出生在浙江海寧,從小聽的就是有關乾隆的種種傳說,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緊緊圍繞著乾隆的身世之謎展開的。在金庸的筆下,當時江湖最大的幫會——紅花會的總舵主於萬亭秘密入宮,將乾隆生母陳世倌夫人的一封信交給乾隆,信中詳述當年經過,又說他左腿有一塊朱記。待於萬亭走后,乾隆便把幼時喂奶的乳母廖氏傳來,秘密詢問,得悉了自己的家世真情:當年,陳世倌的小孩被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駭之下,一句都不敢泄漏出去”。
金庸在書中還寫到了陳世倌的三公子即所謂的乾隆的親弟弟陳家洛。陳家洛繼於萬亭之后成為紅花會會主后,期望激發哥哥乾隆的漢族意識,共同成就恢復漢家天下的宏業,而熱戀著陳家洛的回部香香公主則犧牲了自己的愛情,身侍乾隆,欲助自己戀人一臂之力,不幸事敗自刎,葬於“香塚”。金庸的小說精彩紛呈,使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的說法傳得更廣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