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owerS.Net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08|回復: 0

“靈動鳥天堂” 上海北竿山鳥類自然保護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21 21: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落時分,白鷺紛紛返回家中
  記者朱全弟江躍中攝影種楠

  平均1平方米有鳥巢2.25個,最多的一棵樹營巢竟達39個。這個鳥類天堂就在青浦區北竿山。目前關於北竿山設立鳥類自然保護區的方案已在醞釀之中。

  昨天下午,記者與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俞偉東一起,走訪北竿山,探究這裡成為鳥之樂園的奧秘。

  九峰之一地方雖小“出身”不凡

  昨天是今夏第三波熱浪的“首發日”。炎炎赤日直直地射下,灼人臉龐。下車后,我們一行像被磁鐵吸引似的走進北竿山。山上萬木蔥蘢,群鳥啁啾。盡管北竿山是次生林,但它蓊郁遍野的樹木,遮天蔽日,人在山腳下,便感受到了自然涼。

  別看小小北竿山,山地面積僅有0.13平方公裡,但其“出身”不凡。據俞偉東多年考証發現,黃山、天目山、佘山一脈相承,北竿山是它們的余脈,崧澤文化也一度播及此地,明清時期曾有吟誦佘山詩歌傳世,至今山上還有一條石頭裂縫,留下了6000年前地殼運動的印記。

  作為上海佘山風景區“九峰十二山”中最東面的一座山丘,它位於青浦區趙巷鎮新光村。此山北側百米之外就是滬青平高速公路,西側門開處則是趙天昆公路,令人稱奇的是,車流噪聲並沒有驚飛群鳥,相反集聚起幾萬隻鳥到此筑窩越冬。其中一大原因是某部隊於1964年駐扎此間,在修建軍事設施時,對山體植樹造林,屢遭破壞的植被逐漸恢復,北竿山從此成為林棲鳥類的棲息地和繁育處。

  鳥類眾多共有38種4萬余隻

  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許多鳥類棲息於北竿山上蔥郁茂盛的樹林中。到了90年代,形成了一個以鷺鳥為主的鳥類群落,最多時達到4萬多隻,其中鷺科鳥類近2萬隻。上海市農林局自1997年起,組織本市部分野生動物專家用了近3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野外實地調查,發現北竿山地區棲息的鷺科鳥類有6種,數量近2萬隻,其中上海地區僅存的40多隻黃嘴白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此外還有夜鷺萬余隻,白鷺、牛背鷺、中白鷺、池鷺各幾千隻。

  長期來此觀察、調查的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俞偉東的一份報告表明:北竿山地區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記錄鳥類有38種,分屬7目18科。其中留鳥15種、夏候鳥10種、冬候鳥8種、旅鳥5種。在北竿山西坡不到200平方米的區域內,密密麻麻布滿了鳥巢,有一棵樹上鷺鳥竟筑巢39個。4年前,記者曾來此地並爬到山上,舉手便可觸摸無數鳥巢。

  鳥類天堂大雪天也不願離開

  上世紀70年代北竿山封山育林之后,草木繁衍,鳥類數量也陡然增加。駐軍某倉庫主任彭勝軍說,每天清晨4時左右,鳥就在山上“大合唱”,鳥叫聲代替了軍營6時的起床號。漫步山間,眼前樹梢上亭亭玉立著一隻身體雪白的黃嘴白鷺。俞偉東興奮地舉起了手中的數碼相機,他還說,原來匡算有黃嘴白鷺40隻,現在看來數量遠不止此。

  依山徐行,北面一側似乎鳥類不多。莫非酷暑之下,鳥也躲進巢內了?俞偉東解釋道,鳥大多是傍晚出去覓食,白天休息。但它們之間也有差異,夜鷺是夜裡出去覓食,白天睡覺。而白鷺正好相反,白天活動,晚上歸巢。至於牛背鷺,因它愛停落在牛背上而得名。我們走過一段小路,天空中不斷有小魚、小泥鰍落下,原來是鳥銜之食。

  一般來說,候鳥是遷徙的,每年2月份來,11月份離開。但也有下雪天都不走的鳥,這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也可能是上海的環境變好了。鳥不走,也成災,北竿山的鳥太多,污染環境,影響部隊休息。老鷹是鷺鳥的天敵,但北竿山上,雖然老鷹經常挑起事端,最后卻寡不敵眾讓鷺鳥群起而攻之。當地駐軍曾求教於專家,是否可以在不傷害鳥類的前提下,把一部分鳥轉移出去?

  陸上第一為重點鳥類保護點

  北竿山鳥類的種類和數量,目前僅次於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和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上海陸上鳥類聚集密度最多的地區。2000年,市農林局將北竿山地區列入上海市“(1+14)野生動物保護家園工程”中一個重要的保護點。同年,市政府編制的《上海市自然保護區規劃》也將北竿山地區列入上海待建的鳥類自然保護區。

  鷺科鳥類喜歡棲息在沿海灘涂、河灘、沼澤和稻田等濕地,故又稱為涉禽。北竿山綠樹滿山,還毗連河網,坐落於四周稻田中。附近河裡的螻蛄、黃鱔、蝦以及小蛇等,保証了鳥類繁衍所必需的食物。北竿山的鳥類多時能遮天蔽日,山上平均每平方米營巢2.25個。若在北竿山小住幾天,收獲一定更大,可以看見一群群鷺鳥回旋在河塘邊、水稻田覓食,有的還遠飛至10多公裡外的澱山湖畔。

  挽留鳥類營造“鳥文化”氛圍

  由於人類活動地域擴大,不受干擾的自然生態幾乎喪失殆盡。北竿山無疑是幸運的,圈進“軍事禁區”,較少受到外界干擾,尚屬自然狀態的景觀、地貌、植被、珍稀瀕危生物及棲息地,正宜於建立自然保護區。為我們的子孫后代保留已經為數不多的自然本底和典型自然生態系統,是當代人的責任。

  現在,西佘山、東佘山辟為旅游區后,群鳥振翮高飛的情景,一去不復返。唯獨北竿山,鳥尚在,自然風貌依舊。

  在北竿山,記者目光掃過山頭樹梢,隻見身材瘦削、頸長、腿細的鷺鳥,在綠樹叢中搖曳,點點白色。

  那山、那水、那鳥已然成為一道不可多得的自然風景線。鳥在其中,靈動自成。隨著青浦旅游業的發展,“東方水都”景觀線加緊建設,位於澱浦河畔的北竿山觀鳥點將是申城旅游的一道新景。

  是大手筆,但宜慎重,切莫驚飛了山上鳥。即使開發,也要千方百計留住那一座能讓人靜下心來的山。

▲小白鷺引頸喚友
▲漂亮的牛背鷺,因愛棲於牛背而得名
來源:《新民晚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InPowerS.Net

GMT+8, 2025-5-12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