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owerS.Net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97|回復: 0

漢字的進化演變,附圖示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4-15 09:35: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字的進化演變,附圖示義

  在中國,先秦古籀文字經秦漢隸變後,成為不易辨識的「古文字」,東漢許慎(約100A.D.)所作《說文解字》收了小篆9353字,並附古文、籀文、或體等重文,作第一樁的中國古文字辨識工作,為往後研究商周甲骨金文搭起最重要的橋梁。魏正始年間(公元240-248年)刻的「三體石經」,用古文、篆體、隸書三種字體書成,除了訂正經書的文字外,其聯結古、今二文字階段的用義,恐怕是更重要的。

  商周金文的釋讀,一直倚重《說文》,即便是1899年後出土新興的晚商甲骨文字,也無法脫離《說文》而另行破譯,而透過《說文》所累積的古文字考釋成果,更可反過來證補《說文》的缺誤。從唐蘭提出辨明古文字形體、對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析與歷史的考證五種「認識古文字」的方法後,學者一直在實際考釋工作中總結釋讀古文字資料的理論原則。簡言之:必求先隸定「安於字形」,次求假借合於字音,後求通讀合於字義、文例、句義與全篇大義。

父字原形

解說:父,象手持斧具工作之狀。為斧的本字。象早期石斧形,是古人的生產工具,加手以增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InPowerS.Net

GMT+8, 2025-5-12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