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owerS.Net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22|回復: 0

貴州關嶺新中國龍揭示龍原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21 19:28: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傳說中的龍頭上長角。出土於貴州省關嶺自治縣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現陳列在安順開發區興偉古生物奇石博物館內的一具“新中國龍”化石,就向人們展示了“龍角”形象。

  關嶺有“龍的故鄉”之美譽。我國已經命名了兩屬4種海龍,其中有3種正型標本產自關嶺布

  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鄉的地層中。該縣出土的“新中國龍”化石全長約770厘米,就近觀察,無法一眼看全,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韻味。化石非常完整,其中頭部長76厘米,頸長54厘米,身長270厘米,尾長370厘米,身寬約68厘米。頭部呈三角形,光嘴長就有43厘米,頭部最寬處大概32厘米,並在此處對稱地長有一對略帶弧度的柱狀長角,左角完全露出,長約27厘米,右角被頭部一些骨骼疊壓,露出部分略顯稍短。經過技術人員精心剝離,顏色稍黑,略帶一點灰白色的龍化石凸現在深黑色的沉積岩底板上,十分清晰,這對龍角在龍首上翹出,格外醒目。

  據專家介紹,這條“新中國龍”屬“新中國龍類”,並且是新中國龍類中體型超大者。新中國龍類是生活在二億二千萬年前三疊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類動物,成年個體身長約400厘米,呈長條狀,頭部呈三角形,脖頸粗而長,身體較短呈窄圓形,尾長而粗壯,四肢較長且強壯有力,趾修長,趾間可能長有肉質的蹼。從身體結構看,新中國龍水陸兩棲生活,可以在海陸之間來去自如,盡管它們能自由地在陸上爬行,並在陸上產卵繁殖,但大部分時間仍生活在水中。它們用強壯的槳狀四肢和粗壯的長尾在水中游動,靠捕食魚類和小型水生爬行動物為生。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証后,人們有一個大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是瑞獸,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

  目前已發現的新中國龍類化石全部產自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共有黃氏新中國龍、美麗瓦窯龍和朱氏瓦窯龍三個種類,而已發現的新中國龍化石中又隻有這條頭上長角,雖然它不像藝術形式中的龍角繁復,但它向人們展示了龍首長角的原形,因而彌足珍貴。

  據關嶺自治縣副縣長高應平介紹,縣裡在2003年還出台了一項專門保護和開發龍化石措施,決定從2004年起用5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保護體系。計劃每年投入500萬元中地方政府每年安排150萬元左右專項保護經費。(記者 柳路 貴州日報記者 陳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InPowerS.Net

GMT+8, 2025-5-12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