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缸設計
設計概述︰
1。缸蓋設計成一個整體嵌入,做兩塊2/3寬度處翻轉的活動窗,后部1/3固定部分裝一進一出兩個電腦風扇,用于夏天散熱,相當于未加蓋的魚缸.
2。缸底板用兩塊玻璃一內一外,以加強架構,同時也美觀,上面的玻璃打算使用磨沙玻璃,中間使用黑色貼紙,以求消除鏡面,不過這個我還要做實驗進一步求証.
3。生化球在主缸的側濾中.用氣泡石供氧,形成空氣對流.雨淋板斜置,斜放才會有對整個干區的雨淋效果。
4。下水口使用自來水池用的套件,取口徑夠大。干區滴流選在上面主要是考慮到下水口的開孔位置和大小,最低限度也需要15CM--18CM, 不利用太可惜了。
5。採用50W*2的潛水幫浦,原因有兩個︰一是容錯性,考慮到常出差,期間如有一個損壞,過濾系統還可正常工作,單電機工作的話,一但出故障,魚就危險了,不足的地方是效率不高,估計相當于一個80W的單幫浦的出水量.二是製造良好的水流,上下推拉式,期望缸底贓物能吸出,達到免清潔的目的。
6。關於開孔代替止逆閥的原因也是沒辦法,一是沒見到有止逆閥賣,二是對其質量不方心。開孔的位置我想有兩個方案,一是在主缸的水位以上,可考慮在干區過濾槽的位置,並處理好射水的方向問題,好處是不必擔心孔會堵塞。二是在水面上沉水開孔,配合水面油膜濾除,但須注意孔的堵塞問題。
我不懂流體力學,無法精確計算,但我知道幫浦的功率、上下缸的水位差、溢流槽外隔板與裡隔板的間距、隔板寬度密切相關。我的數據是︰50W*2、80CM、0.5CM、65CM。期望缸底是免清潔的﹗
轉帖]入門短鯛繁殖
前言
其實寫這些文章無非是想讓更多人能夠去接觸、玩賞、繁殖短鯛,讓更多的人了解短鯛,而因為了解所以去飼養,而不是一眛著去跟隨別人去飼養短鯛,這樣子您的荷包可能會愈來愈少(雖然迷上短鯛之后也是愈來愈少,都拿去買魚了, ^^”)更讓魚兒不幸的喪生,這是大家所不愿意遇到的情形,所以希望這些文章能夠讓大家了解短鯛,先了解再飼養,然后就能享受飼養短鯛的樂趣啰﹗
養魚先養水︰
首先用一尺缸及氣動式過濾加打氣機養水(一直打氣),養水一個星期之后就可以放魚了,養水過程中不用加水穩,只需加一點草泥丸或泥碳土降酸。入門短鯛(如︰阿凱絲、酋長、鳳尾、公王、維吉塔、藍色紅兩點、琴尾、兩點、紅珍珠、四線、印地安、黑間、黃金、三線、金眼、荷蘭鳳凰…等)的PH(酸鹼值)都不需要太低,所以草泥丸約半個拳頭大就夠了。打氣一個星期就完成養水動作了。
養水小技巧︰通常硝化系統建立起來約要一個星期才能夠放魚,但通常我們沒辦法等那 久,所以如果家中有建立好的水族箱,把他的氣動式過濾器拿起來,裡面可以擠出一些臟臟的東西,這東西就是硝化菌。把他們放入新建立的魚缸,隔天再把臟東西吸起來,這樣來只要三天就能夠放魚了,不過首要條件是缸子不能有病毒,不然您新缸的魚也可能因此而感染喲﹗
生魚先挑魚︰
在魚種挑選方面,挑一些較健康的個體會比較容易繁殖,也比較不用處理魚病,盡量不要挑選體色暗淡、呼吸急促、拉白便(肛門有白色透明的大便)、體外有外傷、畸型魚。在挑選魚只時,要挑選公母特徵明顯的做為優先考慮。A屬短鯛母魚通常都比公魚黃,這是判斷的主要特徵。但是非A屬的魚通常令人非常頭痛,像︰藍袖、金眼、荷蘭鳳凰…等,公母魚特徵不甚明顯,筆者大概說一下分辦的方法。藍袖︰公魚選拉出茅尾就沒錯,母魚是挑選的重點,因這條魚會隱藏性別,所以很多魚友捉到兩公的對魚,所以遲遲無法享受繁殖的樂趣,母魚在挑選方面,選擇肚子大一點,身材看起來肥短,尾巴沒有拉茅尾,頭形狀較圓頓,捉到母魚的機會就非常大了。金眼︰公魚體側有亮藍或綠色金屬光澤。母魚體側沒有光澤,且魚體較土黃色,發情時為黑黑黃黃的。荷蘭鳳凰︰公魚體側藍色亮片較多且亮,母魚肚子上面發情時有很明顯的粉紅色、沒有發情時則會有淡淡的粉紅色,很容易分辦出來。市面上有很多的半成魚在販售,建議在選公母魚時,若還沒有配對,母魚選跟公魚一樣大,這樣比較同易配對,且母魚也不會讓公魚咬到不能發情,就算母魚發情咬公魚,公魚總是比較凶的,也不會被咬傷至死的情形發生。
養魚先對水︰
短鯛在下缸時並不是馬上放入缸中就可以了,因為水族館的PH值跟家裡的PH值一定會有出入,所以回到家時先放在魚缸十分鐘使其溫度相同后。將袋子打開,把魚缸的水用衛生杯裝起來,倒入袋子中,然後過五分鐘再倒一杯,直到袋子裡面的水滿出來就可以了。也許有人會認為入門短鯛通常都是體格強壯,但是如果入門短鯛方法能夠養成習慣,那較高級的短鯛一樣能夠免于死亡的危險。
對水小技巧︰
對水時可以將魚放在袋子內或容器中,用氣泡管加調節閥,只要魚放的比水族箱低水就會自然的往下流,然後調節閥調好水量,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等水滴到原先水量的二到三倍時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別忘了自己在對水,讓水滿出來喲﹗
下缸前先佈置︰
在下缸前先把環境佈置好,以免魚在缸子中手還伸下去佈置會嚇到魚。A屬大多都是封閉式產卵(藍袖也是封閉式的,雖然他不是A屬短鯛),要先準備一些陶瓮(在台北建國花市找得到),若開放式的魚種(金眼、荷蘭鳳凰)則用瓦片,不過金眼短鯛會比較喜歡在瓮裡面做魚,他們會把魚卵產在瓮的下方。然後依您自己的想法下去佈置。若您單純想繁殖的話,建議用裸缸,因為裸缸的優點是水質好控制,魚只狀況容易看見,清缸較為容易…等。裸缸通常只有氣動式過濾、瓮,頂多放一些陰性水草(小榕、大榕、墨絲、鹿角鐵皇冠),供母魚躲藏。若您想純觀賞,生一些小魚好玩的話,就放底砂、水草、沉木、瓮、氣動式過濾,環境佈置複雜,但缺點是︰臟東西會沈入底砂中,動一下整缸就非常的臟,清理缸子也比較不容易,但短鯛在這種環境下會比裸缸還要美麗喲。
繁殖前先進補︰
在魚只回到家中時,要再過一至二個星期魚才會況狀穩定,然後才開始繁殖的計畫。在這其間可以用人工乾燥飼料、冷凍飼料喂食,最好放下去飼料的量在十五分鐘裡面吃完最好,如果沒有吃完建議要把殘餌吸起來,不然隔餐的話餌料會滋長霉菌、敗壞水質。在開始繁殖計畫時,如果可以的話供給魚只活餌像︰水蚤(水蚤必需是無菌水蚤,不然天然水蚤中並不是全部都是圓水蚤,劍水蚤可能會把您的愛魚噎死的,且天然會帶有細菌,對魚可能會有細菌性的感染及寄生蟲的危害)、剛孵化的豐年蝦(無節幼蟲)、微虫…等,都能夠促進種魚尤其是母魚進食,魚吃得飽他們就會”飽暖思淫欲”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