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科學家18日報告說,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在中國南方發掘出的距今大約200萬年的一種大熊貓頭骨化石,來自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大熊貓祖先。由於其體格比現代大熊貓約小一半,堪稱大熊貓的“小祖先”。
中國和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這種古代大熊貓被稱作“小種大熊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大熊貓祖先。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大約一年半前,於中國南方一處喀斯特地貌考古點首次發掘出了“小種大熊貓”的頭骨化石,其大小約相當於現代大熊貓頭骨的一半。
美方專家、艾奧瓦大學的拉塞爾·喬昆說,此前在1985年到2002年間考古學家們也曾發現一些“小種大熊貓”的牙齒或其他部位的化石,但由於過於零碎,都未能推斷出“小種大熊貓”的個頭大小。
通過分析新發掘的頭骨化石,專家認為“小種大熊貓”體長約有3英尺(約合0.9米),而現代大熊貓平均體長都要超過5英尺(約合1.5米)。“小種大熊貓”以竹筍為食,這一點可從其牙齒的磨損程度和其他特殊印記體現出來,這些特點還表明咀嚼是“小種大熊貓”生活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專家的分析顯示,在數百萬年的進化歷程中,雖然個頭大增,但大熊貓的基本解剖學構架大體上沒什麼變化。從解剖學角度分析,“小種大熊貓”和現代大熊貓的頭骨非常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大熊貓在其進化歷史中可能很早就已適應了以竹子為食的生活。(記者張忠霞) |